当前位置 首页 纪录片 《自由作家》

自由作家

类型:纪录片美国,德国2007

主演:希拉里·斯万克,帕特里克·德姆西,斯科特·格伦,艾美达·斯丹顿,埃普利·L·埃..

导演:理查德·拉·格拉文斯

安琪云2

剧情介绍

爱林(希拉里·斯万克HilarySwank饰)从事的第一份教育工作,就是在威尔逊学校一个糟糕透顶的班级里担任老师。这里有着给老师们带来噩梦的学生:他们虚度光阴,消磨时辰,把学校当成18岁之前的游乐场;更混乱的是,学生们来自社会里的不同种族和各类底层阶级,分帮结派互相斗殴。\r爱林想方设法让仇恨远离孩子们的心,消解他们之间的敌意,可是,作为一名白人老师,孩子们对她树起了重重心墙,爱林的教育理想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地碰壁。\r孩子们跌入深渊的心灵是否无药可救,他们的未来能否在爱林的循循教导下重现曙光,爱林的肩上承着千斤重担,她只有一本或者可以感化孩子的《安妮日记》,以及一颗热忱真诚的心,带领迷失的孩子找到明灯。文/ 斯瑪特
「the integration is always more difficult than the separation,As always to hate is always easier than to love. 」斯瑪特
 上面這一段話,是我在兩個小時的電影放映結束後,迅速記下的心得感想。想再次提問的是,電影所搬演的生命故事,難道是大眾所不知的現實?抑或是我們仍舊於習慣使階級、種族這常見的文化議題,再度成為電影劇情改編的日常消費,幫助美國資本主義好萊塢運行電影工業的操作手段?第二個提問的是,種族衝突的議題及貧富差距等問題是否仍舊持續存在於其他世界當中?這兩個問題都沒辦法在短短的一篇評論當中被討論與檢視清楚。不過可以肯定確認的是,這些狀況依舊普遍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並且藉由電影,大眾傳媒的形式持續帶給觀影大眾衝擊與提示。我記得在討論美國當代電影作為電影史專題的研究課程時,老師曾經一再提醒我們,美國電影持續被社會大眾觀看且認同的原因就是:其搬演了我們習以為常且日常瑣事,轉化成一而再再而三卻又看似新奇的美妙神話,然而這些神話卻是抑制觀眾作為思考,與反省問題的重要原因。這也是因個人主觀因素厭惡美式電影的主要論點。兩個半小時的電影,一點也不嫌短,卻好似解決了事實上並未被解決的現實問題。我們必須再再度質疑,世界上,到底還有多少人還尚未意識到,在移民社會裡頭常見的種族族群對立等問題持續發生。且這樣的現實處境,仍舊找不到可以被解決的有效方案。好萊塢電影憑什麼可以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之內,將種族對立的歷史,以個人生命經驗輕描淡寫地轉化成有效而且容易溝通的視覺語言?欺騙主流社會觀眾,族群對立與階級問題,純屬於個別角色之中的生命經驗?這樣的邏輯與敘事方法,無疑是值得嚴厲批判且控訴的。先不談這部電影本身改編自小說的文本作為故事的前提,反思透過電影的再現社會,故事傳達了什麼樣的訊息?
 第一,精確地來說,我並不同意階級革命與種族的問題,能夠如同影片完美的結局一樣令人心滿意足。它應該是個持續被追問與反省的嚴肅課題。再來,角色中的生命經驗並不足以支撐整個故事文本,作為描述族群對立與階級議題的代言本身。這樣無疑是將所有膚色差異的角色做等值化的標籤與分類。事實上美國社會裡頭,並不缺乏有錢而且地位高尚、且非白皮膚的人種。其次可以討論的是,難道白種人在電影當中又成為救難英雄了嗎?又成功的塑造了故事中神話裡的主角,用來拯救世界,或者解決族群對立的問題了嗎?必須非常注意的是在電影的意識形態當中,不知不覺地,我們又開始認同主角(片中唯一拯救世界對立,並犧牲自我成為受難形象的主角)化身成解決實際問題,與社會現實的唯一辦法。同時還得透過犧牲自己的情感生活,與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做對抗!這是多麼偉大的情操呀!幾乎成了另一個聖女貞德。
諷刺地是實際上的社會中,這種受難英雄還真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在台灣社會。還無須談論種族與階級的對立問題,同種族同族群的人都已經爭得死去活來,不能包容且內鬥的十分嚴重呢!透過回顧整個國家近代歷史得政治鬥爭,這可以輕易地解釋。這部電影卻使族群融合成功地實驗在高中班級裡的狀況,實在是一個烏托邦而且可笑的神話!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或許根深柢固而無法被解決的是「階級」問題而非種族、膚色。
 我們必須承認,在美國資本/ 本位主義的思惟框架裡頭,階級是看不見的存在,而且無法輕易被推翻,而所有人類的問題就一股腦的纏繞在階級鬥爭的歷史之中。為了成為上位者,必須將他者,也就是以「手段」的方式,攀爬至社會的上層階級。很明顯地,使用這種大拜拜的生命經驗來展現族群融合的嚴肅議題,或許頗能使消化不良的大眾更能接受與感動。然而,又有誰是不知道階級的實際存在呢?難道人類的文明可以進步到不以膚色來斷定他人,就足以成為和平的象徵了嗎?又是否,歐巴瑪成為美國總統的事實,也可以成為階級問題的掩飾台詞?這無非是觀看美式電影最使人感到噁心且絕望的經驗。看完電影的觀眾,還真以為族群的問題,已經完完全全的被多元主義的社會所包容接受呢!還真誤以為,透過真實的生命經驗交流,就能更懂體諒與接納他人的差異。我們仍舊需要努力啊!馬克思在談階級革命,是一場永無止盡的鬥爭循環。因為人性的存在,我們永遠願意相信有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或類似烏托邦的社會情境:大家相親相愛 、夜不閉戶、安居樂業甚至各司其職,但電影又再次透過故事對社會大眾撒了個謊。筆者在這裡想說的是,電影結束了,我們是否也該醒醒了?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