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纪录片 《路易·卢米埃尔》

路易·卢米埃尔

类型:纪录片其它1968

主演:让·雷诺阿,亨利·朗格卢瓦

导演:埃里克·侯麦

安琪云1

剧情介绍

埃里克·侯麦执导的关于路易·卢米埃尔的纪录片。采访法国导演让·雷诺阿和 Cinebook 创始人亨利·朗格洛伊斯。里面有很多珍贵的早期图像。

1、”卢米埃尔的操作员拍的"电影是有意识的设计,还是静态的捕捉自然的偶然呈现。朗格鲁瓦刚说完“卢米埃尔没有将摄影机对准历史,而是展示了生活。”侯切到了卢拍摄的《纪念碑》,尽管前景满是人流,后景明显的历史纪念碑是否是侯麦对这一观点的反驳呢?太有趣了!

2、朗和让都提到卢的价值在于对于当时生活的呈现,但是都说得很形而上学,其实就是具有史料价值罢了,说得这么暧昧。

3、莫奈画过火车进站,随后绘画艺术将视觉权力移交给了电影。但是观众赞美莫奈的和第一批目睹《火车进站》的观众所震惊的完全不一样,看来电影的本体从一开始就已经确定—一种面对二维模拟三维运动的逼真性而生发的震惊shock。

4、从19世纪开始所有的艺术都在进步,都在捕捉“生活的直接感”(印象派-摄影-电影)所以印象派和卢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捕捉“生活的无形元素”。

5、突然有个想法,可以做一个比较研究:世界各国早期电影(第一部电影)的比较—民族性、现代化与电影的世界旅行。

6、朗格鲁瓦提到“用电影探索历史”,直接呼应了后来福柯“历史学的电影实践”。早期电影中的纽约、巴黎、柏林等等

7、操作员没有“移动摄影”的概念,是我们有了一种边移动摄影机边拍摄的术语,有了语言才有了知识。《威尼斯——乘船观大运河景》当时操作员在一艘船上,只是想在船上放置摄影机拍摄而已。所以移动摄影的真正发明,应该往后推到发明移动车 或者叙事为主的影像中,导言有意识的移动摄影算起。所以早期电影中移动镜头——文学冲动还是视觉生物冲动,前者指的是茂瑙《日出》式的戏剧性移动,目的在于“走进”人物心理,后者是《威尼斯——乘船观大运河景》中纯粹对于画框/窗户的眼神,根据需求,人身体自然的转视。

8、早期电影1910s,电影延续一种三角形、对角线的构图,知道美式镜头的出现。这是个很有趣的观点。《火车进站》《拉车的马》

9、【翻译作品TT-005】【《卢米埃尔》(1968)】 1968年没有戛纳电影节,但1968年无疑是戛纳的传奇年份。时任时任法国电影资料馆秘书长亨利·朗格卢瓦被强行撤销职务,法国电影界人士以抵制的方式阻止新任馆长办公。尽管朗格卢瓦最终被复职,但电影届风暴的大幕刚刚拉开,也就有了之后的戛纳停办。同样是在1968年,候麦邀请来让·雷诺阿与亨利·朗格卢瓦重温卢米埃尔的影片,追溯电影的源头,探究电影媒介作为艺术的含义。卢米埃尔时代的影片显得过时而又无意义,他们如何从中汲取养分?他们从导演和资料馆的视角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看卢米埃尔,我们为什么要修复卢米埃尔。https://weibo.com/6291869421/JCZNPt2Vu?filter=hot&root_comment_id=0&type=comment#_rnd1610549636369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