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纪录片 《克里姆特与席勒:灵欲之间》

克里姆特与席勒:灵欲之间

类型:纪录片其它2018

主演:Rudolf Buchbinder,洛伦佐·里凯尔米,Alfred Weidi..

导演:Michele Mally

剧情介绍

-->剧情介绍:1918.AstheroaroftheFirstWorldWarcannonsisdyingout,inVienna,theheartofCentralEurope,agoldenagecomestoanend.ThisExhibitionOnScreendelvesintotheturn-of-the-centuryViennaartworldandincludestoursthroughexhibitionsofKlimtandSchiele’sworks.Todaythemasterpiecesofthesetwoartistsattractvisitorsfromallovertheworld,inViennaaswellasattheNeueGalerieinNewYork,buttherearealsopopimagesthataccompanyourdailylifeonposters,postcardsandcalendars.Inspiredbysomeofthemanyexhibitionsthatareabouttoopenontheoccasio

習慣看電影都不抱有期望(雖然我認爲這是觀衆的基本素養)

其實看完全片覺得除了典型的記錄片手法以外 資料性還算是比較全面的

很適合一些平時注重資料搜尋或者是藝術有心人(當然如果你期待的是畫家八卦等等這部片可能你要失望 這也是爲什麽有些人會覺得很沉悶 雖然看出已經很用心通過穿插一些詩歌朗誦及旁白 甚至比較戲劇性的背景音樂去避免資料性説教的詬病)

片中用了很大筆墨去寫心理學家Sigmund Freud,這點是我始料未及但又覺得情理之中,片中也很直接清晰的表達三觀:如果喜歡藝術肯定是各方面都有涉獵,這也是爲什麽有些人覺得此片雜亂無章,不知所云,甚至對牛彈琴。

沒去電影院之前,我其實對Klimt的認知只有Kiss這幅畫,原因是因爲某天(還沒自己學習畫畫)我經過上環的樂古道看到一間二手店擺出一副金燦燦的兩位戀人在擁抱親吻,覺得好美,於是拍下照片,連續幾天午餐經過還是擺在那裏,一種莫名的吸引力,第三天,我遇到附近做畫廊的朋友Heather,聊起我對二手東西的鍾愛以及這幅畫,並帶了Heather去了那家店,那幅畫不見了,於是把先前拍的照片給Heather看,Heather說哎喲這是翻版的啦,原作100%不會在街頭出現,我問真的嗎?這位藝術家叫什麽,於是有了Klimt.從視覺進入到意識的認知。再翻閲了Klimt的其他畫作,我很能理解他的魅力所在。高貴全面,但又不失情感表達的巧妙。畢竟大衆對藝術的初步認知總體還算一致的,沒有人不喜歡美的東西。但是藝術祗能是美嗎?其實美這個詞本身已經很主觀,怎樣才算美,有人認爲裸體才是自我,有人認爲裸體很骯髒,有人認爲金色很美,有人認爲金色很世俗,這完全是主觀意識決定的。說到這裡,我不得不停下來,又要扯到哲學了,畢竟哲學實在是意識流的層面,也是能讓物質流傳的途徑,也有人稱之為品味(要注意兩者是有差天共地的區別)美學需要品味,但品味並不等於哲學(強調三遍)。品味會引申的後果就是唯物主義,去擁有一種透過意識流而實現的物質(比如這部電影,所有的文學作品,藝術商品等等)如果你不能很好的去理解這兩者的不同,那麽所有東西都是一樣的,所有東西都是絕對性的,那麽我覺得你可以至少不要宣稱你喜歡藝術或者以藝術之名去扭曲自己的欲望,爲什麽我要參與你的生活?你可能要問問自己對著藝術指手畫腳的時候有沒有尊重過藝術本身。

一口氣說了一堆曝露我自負的詞語後終于到了Egon Schiele,話説畫畫到了一定的階段,沒有人不會想有進步的,於是我開始請教一些藝術前輩,希望通過交流可以對自己畫畫的技巧層面有所提高,作爲一個半路出家的人,自然要更努力才能明白他們可能一個名詞已經能代表的東西,而這位朋友說你的畫有點Egon Schiele, 我愣了一下,馬上維基,這又是一個圖像感知的因緣,主觀上我肯定是興奮的,因爲第一眼看Schiele的作品也是這種感覺,說不出來,這麽一個毫無保留的畫家完全就是我心中嚮往的境界啊,這也就有了我現在已經保留的好習慣,按耐不住内心的好奇又繼續搜尋他其他的作品,太震撼了,這澎湃的情感完全已經超出詞語文字可以表達的境界,所以你會發現一些藝術愛好初學者一直在歡呼“太美了” 這種歡呼是喜悅的,是由心的尊重,再看看那些花一沓鈔票把畫作當投資的,炫耀的,之後又要抱怨藝術是什麽 我看不懂,哎喲藝術家都是混亂的啦藝術家就是窮所以才需要我們去花錢買作品啊 說真的這種畸形的心理扭曲強烈推薦你去看看心理醫生(可是通常事實是相反的哦,他們會叫你去看心理醫生哦,因爲你想的和他們不一樣,所以我爲什麽不以其人之道反其人之身呢)

1900年代的背景下居然與現如今驚人的相似,“一切都是新的,富麗堂皇”看啊,沒有新的,鬼才會去留意街邊小草的美麗好嗎(美依然是主觀的)片子還用了很多篇章去描述Klimt不滿足於傳統風景畫的手法而是嘗試用毫無立體毫無透視的做法把花草變成修飾圖騰,無調性音樂等等這些革命細節沒有人去在意的,你這麽叨逼叨的說,人家只在意這副畫”好有品味,而且還能升值,是不是很有“先見之明”?若不是因爲Klimt那麽出名,鬼才會去看這部電影好嗎?唉喲,說一堆我聼不懂的東西,還不是在裝逼?Egon Schiele就是個神經病阿,神經病的作品有什麽好看的,再來就是什麽基因精英論“這些雜音就如同每個時代的背景,依舊不會阻止一群用心用靈魂去投入創作主題的人,國破山河在!從繪畫到心理到音樂到雕塑到舞蹈到哲學,這些東西環環相扣才造就的歷史,豈能是看完一部紀錄片就覺得自己好像品味好了很多?畢竟, “看過電影又怎麽樣” 問問你自己吧

要說的說完了,一說起品味就生氣系列。恭喜你,我終於寫了一篇和電影沒什麽關係的影評了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