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动画片 《蝙蝠侠.致命玩笑》

蝙蝠侠.致命玩笑

类型:动画片美国1970

主演:凯文·康瑞,马克·哈米尔,塔拉·斯特朗,雷·怀斯,约翰·迪·玛吉欧,

导演:刘山姆

剧情介绍

他是蝙蝠侠最致命的克星,一个精神错乱的犯罪大师,他离奇的横冲直撞甚至无法被世界上最好的侦探所理解。但小丑不是这样出生的。在他成为罪恶的小丑王子之前,他就注定要在那里。在那一天毁掉了他的面容,永久扭曲了他的心智之前,他也是黑暗骑士愿意献出生命保护的对象——一个普通人。是什么让这个普通市民堕落为哥谭有史以来最强的反派?蝙蝠侠能否阻止小丑将戈登酋长和他的女儿芭芭拉拖入疯狂深渊的计划?凡人的对手能否及时结束他们无休止的决斗?漫威持续着在电影市场对DC的碾压,而DC坚守自己动画电影一亩三分地的策略如今越来越像是自我安慰。更糟糕的是,对经典漫画资源的过度开采,相比致敬,更像是在吃老本:固步自封,不思进取。
不论你认为这部动画电影“改编得不好”,还是漫画原著“不好改编”,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76分钟的平庸和尴尬。
<蝙蝠侠:致命玩笑>这部诞生于1988年的蝙蝠侠漫画,集合了“守望者之父”Alan Moore和曾经参与创作<特警判官>的画师Brian Bolland,以及与前者在<守望者>中合作过的色彩师John Higgins。虽然标题里是蝙蝠侠的名字,但实质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丑的故事。恐怖的画风,扭曲的人设和绝望的故事,让<致命玩笑>被誉为DC最黑暗的漫画作品。漫画中对于理智与疯狂,善良与邪恶的辩证关系的思考,让这个老爷和小丑相爱相杀的故事具有了其他漫画难以比拟的思想深度和哲学意味。
原著40页的漫画,要拉长到1个多小时的长片,内容上肯定是不够的。于是动画电影的编剧设计出了一个自认为聪明的办法:丰富Barbara Gordon这个人物。在原著中,Barbara Gordon更多的是作为一个plot device存在,和她的另一个身份Batgirl(蝙蝠女)关系不大。而电影中,编剧选择花了近一半的时间来回顾蝙蝠侠和蝙蝠女并肩作战的经历。被诟病最多的是蝙蝠侠和蝙蝠女在天台上的那一发“战友炮”,而在我看来,更不能接受的是,一炮之后蝙蝠女埋怨蝙蝠侠的避而不见。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两个那么酷的超级英雄之间竟会上演如此melodrama的戏码。
此外,电影继承了漫画里小丑的起源故事,从画风看,是设定在上世纪60年代。而电影的前半小时,各种高科技的设定,又明显是21世纪的时代背景。这样的一个时间上的脱节,显示了剧作上的粗糙。而这种粗糙还不仅体现在这个bug上,电影的制作层面也让人提不起兴趣,画面细节略显简陋,有一丝Flash动画的质感;人物动作有帧数不足的尴尬,僵硬呆板;原本应该是锦上添花的配乐也毫无存在感。
可能唯一的亮点在于,电影集结了蝙蝠侠和小丑两个角色上最优秀的配音演员:Kevin Conroy和Mark Hamill。如果要说这部电影最好的地方,那一定是来自于小丑的那一部分,如果要说电影里小丑最好的地方,那一定是来自他的“天行者”配音。相比之下,Kevin Conroy虽然发挥稳定,但也没有太多出彩。尤其是最后那段对话和笑声……
于是说到这里,就要说说这个原著漫画上最大的争议,也是漫迷们对动画改变最寄予厚望的桥段了(剧透!剧透!)。故事结尾处,蝙蝠侠占据上风,小丑要求蝙蝠侠动手杀了自己,了解两人之间的恩怨,因为这对老对手之间的结局必定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蝙蝠侠没有动手,因为他要证明给小丑看,不是所有人都会因为一个bad day就变成丧心病狂的疯子,他要帮助小丑恢复理智。小丑拒绝了,他认为为时已晚,于是他对蝙蝠侠讲了一个关于疯子的笑话,然后发出癫狂的笑声,从不苟言笑的蝙蝠侠强忍片刻后,也不禁失声大笑。
原著漫画问世至今的近30年间,关于蝙蝠侠到底有没有在最后笑声中杀死小丑的争论从未停歇,而这部动画电影里也并没有对这个争议点做出更多的解释。这种对于原著的忠实本身无可厚非,但我们不能忽视载体的不同。同一个故事,通过漫画、小说、动画或是真人电影来传达,方法一定是不同的,细节一定是有差异的。这样一段对手戏在漫画里的确发人深思,也许正是来自于静态画面的留白带给我们的想象空间。而在动画电影中完全照搬,单纯“让静态的画面动起来”,结果就必定是一个干涩且不知所云的结尾。
如果你喜欢<致命玩笑>的原著,你又有无处安放的好奇心和闲得发慌的76分钟时间,那推荐你去看下。
请在微信搜索订阅号:MediumRare
(ID: dontovercookit)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