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艺 《阿Q冒险中》

阿Q冒险中

类型:综艺日本2017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情介绍

阿Q历险记的成员每个月都会轮流环游世界,挑战拍出漂亮的照片,目标是用这些照片制作完整的月历。今天的艺术总监是Becky,他将前往以色列挑战沙画艺术!接下来是珍兽猎人Q姐的世界冒险。这一次,Q姐要在索比亚为人类诞生,赌上自己的性命,在草原上打击食腐动物的凶猛鬣狗!虽然这么说不免有跟风的嫌疑,但是随着《绝命毒师》的辉煌完结,该剧确实成为了电视史上最伟大的剧集之一。第五季最终集获得了1030W的收视率,打败了同时段的所有节目,单看每秒30-40W的广告收入,也让AMC狠狠地赚了一笔。不仅是收视和商业上的成功,剧集口碑也好评如潮。第五季后八集刚刚开播,《毒师》便以“有史以来评价最高的剧集”这等夸张的名头被列入了吉尼斯纪录。在Metacritic上的综合媒体评分为99(第五季),IMDB上则收获了逾40w人所给出的9.5的平均分,其中EP14“万王之王”更是拿下了不可思议的满分;2013年的艾美奖上本剧得到13个提名,最终斩获包括“最佳剧情类剧集”在内的三个奖项,考虑到第五季下半季仍然可以参与2014年的艾美奖决选,《毒师》拿奖拿到手软的传奇怕是还得延续一段时间。由此可见剧集质量之高已经得到观众、影评人和媒体多方的肯定。有意思的是,大结局Felina播出后,一大波剧迷跑到推特上给他们认为最终烂尾的《迷失》的主创达蒙·林德洛夫留言,“看到没,这才叫大结局”,导致林德洛夫不得不关闭推特。难怪媒体认为,《毒师》已经具备赶超任何经典的资本。
老实说我没有在第五季开播的时候同步跟进追剧,此后全剧播完后索性又从第一季捡起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令我赞叹的是,此剧的完成度之高,在美剧里相当少见。所有细节和伏笔均为角色塑造和故事线索服务,克制又精准,相当沉得住气,目标明确。几乎每条线索都走向了终结,不繁杂拖沓,也不单薄浅陋,由此看出编剧一流的控制力。剧集从第一季就开始就已有整体规划的迹象很明显,并且贯穿全剧,并未因为观众的喜好以及博取收视的目的而偏移。此外它让人沉迷的还有带给观众的抽离感、代入感,这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超、前后一致的角色塑造。即便剧中人物离我们看似很远,但是作为观众却很容易在他们身上找到共鸣。在观剧的时候,我们从现实中抽离出来,被投入剧中角色的人生,然而我们发现这种抽离所带来的并非避世的安宁和满足,剧中的角色所面临的难题和沉重的命运更加残酷,奇怪的是,作为观众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原谅我的语无伦次,只是一时对这部剧有太多想法,却又不知从何谈起。下面这篇评论译自The Huffington Post,作者Maureen Ryan,虽然讲得不深,却也涵盖了这部剧集确实相当出色的几个点。以作观影纪念。
绝命毒师:五大理由铸就伟大
By Maureen Ryan
5.卖相包装
从剧集一开始,《绝命毒师》就充分地利用了美国西南部宽阔、广袤、一望无垠的自然风景。讽刺的是,剧中的人物却并不自由,他们受制于生活中的种种难题,为之困扰,无法解脱。当剧集一步步深入,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影像风格,《毒师》在利用影像语言讲故事方面相当出色——通过一流的画面构图、色彩搭配、光照、布景、音效和背景音乐、剪辑等大大小小各方面,向观众以清晰并且优雅的形式传递了大量故事信息。这是一部在数字时代却仍然使用胶片拍摄的剧集,此举也赋予了剧集的影像电影的质感。
这并不是说《毒师》是那种空前绝后地充分利用电视屏幕的每一寸来展示优质画面讲故事的剧集,但是考虑到其预算,尤其是和好莱坞大片相比,它在可行的范围内相当高效的融合了各个元素,冷静且近乎无情地将它们组合起来,使其更具深度与分量,推动“每个人都在犯错”这个大故事往前走。回想一下Gus Fring:这个角色的每一步,每一次行动几乎都是必要、精确、可控的。《毒师》的形式包装也是如此:所有的元素都起到了作用,没有过分渲染处理失当,所有的元素归根结底都为了达成明确且规划细致的目标服务。遵循这一原则,《毒师》创作出了令人难忘充满诗意的镜头语言。
4.保持注意
《毒师》这部剧很棒的是,到后面两季几乎每一集都是一部节奏果断紧凑,布局精巧细致,剧情紧张悬疑的小型电影。单独来看,每季的结构也很完整,从开端到发展到高潮再到结尾,水到渠成,干净利落。制片人Vince Gilligan曾在采访中谈到他从Chris Carter的创作中所学到的东西,后者是X档案的头号编剧,Vince作为此剧编剧团队一员曾在Carter手下工作。这一创作经历使Vince学到的一点是,永远不要让观众在欣赏剧集的过程中坐得太过安稳,必须想尽方法让他们保持对剧集的兴趣和注意力。Vince将这一原则在《毒师》中发扬光大,有过之而无不及。
故事、角色、剧情线索:大家可能认为这些是一流的剧集所必须关注的要素。一旦一些正面评价开始介入,有些剧集就开始缺失对最基本的东西的关注。有太多剧集到后期变得平庸老套,臃肿拖沓,不再吸引观众。《毒师》却铤而走险,每一季都不断加大Walt和Jesse的赌注,使得观众难以在观剧的过程中保持轻松走过场的心情。回忆一下第四季首集的Gus Fring吧,得益于此剧高超的叙事和影像策略,仅仅是他在制毒实验室里穿上防护服这段看似简单的剧情,亦足以成为年度最让人屏息的美剧片段之一。
我一直认为,成功的叙事确实需要让每一个观众保持疑问。但是这样的疑问如果是侧重于剧集本身的结构或者程序问题,又反而会产生阻碍融入故事的鸿沟。比如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事?”“为什么这个角色/这段故事发展/这些新的信息能够融入之前的故事?”“为什么角色现在所做的事情和其之前的性格这么不符合?”“为什么这个角色会突然如此愚蠢?”。过多这类的问题会使观众从剧集叙事中抽离出来,难以更好地融入故事,理解编剧想要传达的本意。真正能够牵引观众的是在逻辑自洽的基础上以不同的角色为基础视点的问题,比如在观看《毒师》的时候我就常常有此类问题,“Walt接下来会怎么做?Jesse能够找出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吗?Mike会否赞成与此人同盟?”这些问题让我在观剧的时候更好地融入了剧集的叙事,了解接下来各种丰富的可能性,也明白各个角色所处的微妙位置,体会到他们的情感和行事动机。然而我不知道的是,接下来到底会发生什么?为此我总是紧张不已,难以将注意力转移。
《毒师》并非仅仅通过玩弄叙事而使观众获得故事的代入感,当故事发展一步步走向高潮,此剧成为最牵动人心令人激动的影视作品之一,丝毫不逊色于其他优秀的剧集和电影。
3.循序渐进
上述提到的各项优点,并非在《毒师》一开始就一蹴而就已经形成。老实说在观剧的过程中我出现了相当长的“热身”间隔期,在第二季结束和第三季开始前停住了。也许是Walt的人生旅途如此黑暗无光,我以为自己明确知道这条路会通往何方;亦或许是Walt在第二季结尾对Jane的所作所为让我一度不愿再继续下去,也或许是剧情的其他地方在不经意间刺激了我。
但是仍有其他的东西让我无法彻底放下它,并且最终将我拉了回来。从第二季到第三季,《绝命毒师》不仅越来越擅长营造持续的剧集张力,并且通过加强原本角色的塑造或者引入新的角色而大大地丰富了叙事的精彩程度,在其他剧集中,这样的行为往往面临着分散剧集注意力,使其变得拖沓的风险。Gus Fring足以成为这个时代影视作品中的代表性“恶人”,对Mike的塑造也简洁出彩,看似不靠谱却总能把事情办成的律师Saul略带漫画色彩的行事风格为剧集带来一丝轻松的气息,第三季前半程登场的墨西哥杀手兄弟也颇具神秘色彩,既没有偏离主线,也给故事增添神秘感和悬念感。还有Skyler,随着她知道得越来越多,所产生的阻碍效果也慢慢减少。角色的塑造是循序渐进的,观众慢慢地接触到他们的各个截面,就像完成一块块复杂的拼图,在这一过程中也更加理解这些角色本身和他们的行事方式,直到剧集走向终结,这一过程依然没有停滞,留给观众的是更多有血有肉的角色和无限的遐想揣摩空间。
谦逊对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品质,对娱乐产品来说也是如此。《绝命毒师》走到第五季,早已得到观众、影评人和各大颁奖典礼的承认,但创作团队并未将这成功视作理所当然而沾沾自喜,也并未尝试去迎合观众的喜好。让人惊奇的是,这部剧集到了第五季仍然在各个层面有进步和突破,而不是框死在已经获得的成功里。
2.精湛表演
我们嘲笑Walt,我们憎恨他,我们为他的卑鄙感到不齿,我们为他狡诈感到惊讶,我们亦为他的傲慢自大而摇头。到第五季,Bryan Cranston的表演里有了新的成分:Walter White让人感到恐惧。阴冷和黑暗已经盘踞在这个角色的内核,挥之不去。带着反社会倾向的自信使得他危险又可怕,也不再像前几季时常犹豫,瞻前顾后,陷入自我怀疑和拷问。让人佩服的不仅仅是演员和编剧始终能够在这个角色上挖掘出新的东西,将他推向前方,还有Walt这个角色的整个发展过程——从高中化学老师,到毒师,再到毒品帝国的中枢,整个过程听起来如此夸张,却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合情合理。Cranston及其出色地完成了这一转变,从汲汲营营干着两份工作还有些惧内的高中老师变成第四季结尾得意自负咬牙切齿地说出“我赢了”的杀人凶手。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不仅可信,而且相当精彩,看点十足。要做到这一点,没有Cranston大师级、收放自如、细致入微的表演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在剧集开始的时候,Aaron Paul更像一个未知数。随着剧集的发展,Jesse Pinkman逐渐成为《绝命毒师》里挣扎得最强烈,受伤也最深的一个角色。在《毒师》这样的剧中,人们发现当他们将道德感和良知弃之不顾后能大有作为,反而加强了Jesse所持有的疑问和挣扎:他无法抹除自己所做过的事情,无法挽回和修正所犯下的错,却也不能心平气和泰然处之,正是这一矛盾使他慢慢走向毁灭。Aaron Paul的表演让人切切实实地感受到Jesse沉重悲剧的命运:他无法逃脱“白老师”的掌控,因为在他的内心里他一直相信或者愿意去相信,这位他曾经的高中老师并非那么坏得彻底。可是他错了,错得离谱。
我曾经以为这些角色的命运虽然充满悲剧色彩却也不至于使我落泪,直到第五季,我发现我也错了。
1.道德明晰
我们都是好人,对吗?我们老老实实交税、买单,我们不插队,不超车,遵守各项交通规则。也许某次找零的时候你收了多的零钱没有返还;也许某次从商店返家你发现购物车里有件商品并没有付款;也许邻居喜欢的某件工具正悄悄地躺在你家的车库里,只是你找到了说服自己暂时不将它交还的理由。
尽管我们会犯错,但是我们总是会去寻找为自己辩解的理由,或许是因为这样的错误并不严重。哪一刻我们越过了“严重”那条线?是我们违反法律的时候吗?还是我们触犯自己所生活的文化圈、社会群体或者我们自己所规定的原则的时候?当我们真的犯下大错又该如何辩解?想必我们都曾犯错,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说服自己,这样的错误其实没有那么糟糕。
Walter White曾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循规蹈矩过日子,和坏规矩的行为保持距离。然后一旦他开始破坏这些规矩,挣脱条条框框,违反法律,他随即开始沉溺于这一系列行为所带来的危险的禁忌感和不可言说的优越感,沉溺于总有许多可怜的傻瓜迷恋他所制的高纯度冰毒这一事实。他总认为能控制自己,却渐渐受制于超越他人、掌控全局的欲望无法自拔。
《绝命毒师》始终深深吸引着我的一点是,Walter自始至终没有从这种欲望中彻底将自己抽离出来。剧集知道,观众也知道,他的自我辩解总是没有那么容易站得住脚。有时或许他会愚弄自己,但他无法愚弄的是看似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的观众。模棱两可、开放性解释在如今的影视作品中很流行,而且也确实贡献了诸多颇具玩味的角色研究。但是《绝命毒师》的道德问题若要做个判断再清晰不过——Walter是个坏人。尽管他想挽救自己的家庭,为老婆子女留下后路,然而他的恶实则几乎伤害了他周遭的所有人,并将他们置于相当危险的境地。Walter本身就是癌症,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为了满足自己一度相当缺失的成就感,他的行为将家人卷入了甚至触及生命的极大危险,讽刺的是,保护家庭成为了他说服自己的理由,他筑起高墙建起心防,不愿意面对自己做的恶就像癌细胞在这个大家庭里蔓延的现实。
对于恶,《绝命毒师》既没有义正言辞地口诛笔伐,亦没有陈旧老套的说教评判,它只是将更为残酷的命运砸向了Walt。“骄兵必败”,然而《毒师》并未局限于陈词滥调。当观众看到Walt内心的黑暗,总是会忍不住想起,不久以前他和我们并未有太多不同。
早在制毒之前,也早在患上癌症之前,Walt的灵魂里早已埋下恶的种子。剧集并非要告诉我们,他是个多么不同寻常的坏家伙。
《毒师》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灵魂深处又有什么在蠢蠢欲动?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