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港台剧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类型:港台剧台湾2018

主演:柯素云,刘子铨,凌心妤,曾少宗

导演:陈慧翎

剧情介绍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以诗选剧形式制作,取材自吴晓乐作家的同名小说,以其中的5篇故事改编为《茉莉的最后一天》、《妈妈的遥控器》、《必须过动》、《孔雀》与《猫的孩子》五个单元,以家庭为切入点,加以科幻元素,讲述了不同家庭之间母亲与子女的关系,剧中的母亲、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过度遵循追逐分数的考试制度,母亲以强硬的态度和较为极端的教育手段来对待孩子的成长,以成绩来评判孩子是否成功,压抑了孩子的天性,不允许孩子涉及课业之外的其他兴趣领域,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形成了紧张、压抑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孩子的性格、人生轨迹产生了无法挽回的变化,母亲的情感也在矛盾的亲子关系中受到伤害。

“孩子又不是图画练习册,你不能光顾着要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偶然间又看到了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中的这句话,醍醐灌顶之余,再次不胜唏嘘。

本来,关于这个系列,已经打算停笔,不是因为核心思想千篇一律,而是隐隐有一种悲悯的绝望,诚如上一个单元末尾所传达的观点:成也父母,败也父母,而关于中国的父母 ,由于太多原因,我并不看好其群体性观念的巨大转变,换句话说,我在对岸的这部叙说中,不时地投映此时此地的我们,看到了一种巨大可能性的未来。

“恰逢”疫苗事件的爆发,又一次佐证了我的想法。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新一代父母同样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若关己后悔不已:他们没有质疑,更没有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他们只是“就事论事”,责骂无良企业。而背后积攒已久的深层原因,他们不愿也不会去探寻,反思,更不会去苛责更应该负责的“人”。他们,被动的犬儒也好,主动的把头埋在沙堆中也罢。他们,自私的只考虑当下。

附上此前的思考

关于此事,就此打住。说回第三单元。

观影过程中,脑中一直闪烁着“房思琪”的名字。这算是一种诡异的共情吧,“施暴”主体和方式不再是李国华们和直接的肉体,转而成为了父母和精神。我想,看过原著的人应该更能体会我的这种共情。而这也整是本剧一以贯之的主题:我们或多或少的在精神上,都曾是“房思琪”。(me too 的事暂不过多讨论,一来涉嫌转移疫苗热点,二来已经在国外迸发了那么长时间,才“内销”,其背后意图,有待观望。但我是非常支持女性同胞们站起来,去揭露,去控诉,去鞭挞,去反抗的。我身边也有太多这样的事情。)

这是一部带有“黑镜”色彩的科幻片。

这又是一部略带希区柯克意味的悬疑片。

其实,说来说去,我更想把它归类于是枝裕和式的家庭伦理片。

但终究,这是一部只有华人社会才能感同身受的悲剧片。

本单元是已播出单元中最稳最缓但最狠的一部。客观上,茉莉跳楼自杀是一个能直接感受到的事实,前两部再拧巴,再“变态”,其结果总归还算是“喜剧”。这一部,上来就有肉体的毁灭,最后又有精神的莫大悔恨和痛苦,始终弥漫着莎士比亚的悲剧情节。主观上,有一种溢于言表的矛盾:茉莉和妈妈姣好的容颜下是两颗相爱相杀的心,女主和妈妈轻柔的神态下又是那种甘于自虐自灭的神。这种冲突感,犹如波面无风的大海底下暗流汹涌,一旦凝视深渊,就会被深渊报之以回视。

妈妈一直在强调自己要不是为了茉莉和妹妹,身为在美国读过硕士的她再不济也能成为教授,与此同时,相比于学习能力稍差的妹妹,妈妈也对茉莉抱有同样甚至更高的期待:去美国读博。

于是,我又想到了一个点:父母总会把自己未完成的梦交给自己的孩子来完成,与其说你是爱孩子,倒不如说你是更爱自己。

转自网络

那什么是真正地爱孩子?其实我没有发言权,但不代表我没有思考:顺从孩子的天性,给予其最大的辅助,让其尽可能做自己的同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

不要在思想上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房思琪”。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