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港台剧 《第三类法庭国语》

第三类法庭国语

类型:港台剧香港1994

主演:邵美琪,温兆伦,郭蔼明

导演:王心慰

剧情介绍

--> 剧情介绍:电视台记者魏海仪(邵美琪饰)在接受《笼屋新闻》采访时,遇到了整天沉迷于阅读的马中宝(温兆伦饰)。因为海怡不小心拿了小说《青蛙与蝎子》的后半部分,被中宝给纠缠了。海逸的母亲魏金玲(苗锦凤饰)的地下情人詹有容(罗英俊饰)打算对海逸下手,但海逸不慎将他杀死。当看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的海怡被指控上庭时,中宝以惊人的印象为她辩护。海怡被判无罪,却被港媒一致炮轰。海怡不顾大家的劝告,与中宝结为夫妻,中宝陷入官司,海怡遇到了股票大亨乔大宇(吴卫国饰)。不择手段的律师李英杰(张国强饰),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出来,居然与魏金陵联手对付海义。经历了种种考验的海怡和中宝,与周玉诺(郭爱明饰)共同创办了《擎天周刊》,试图挽回媒体的良心。就在他们成功的那一刻,海怡再次受到重创,开始慢慢失去良心…… 魔都,黑云压城,狂风暴雨。脚高脚低地趟回家,还有闲情翻到了06年夏天写的影评。
 《第三类法庭》是我看的第一部有印象的TVB剧。那大约是97年,与年长我近10岁的堂兄一起看得津津有味,虽然当时还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
 9年之后重观,以为自己懂了,所以写了下面这篇影评。
 又过了6年的今天,突然翻出了这篇旧文,重新读了一遍,怔怔地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大约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当年拙稚的文笔还明显带着备战高考应试作文的烙印,却偏要假作老气横秋。
 当年熬夜看世界杯,又在一夕之间写完球评,仿佛全身有使不完的冲劲。
 当年刘翔还是全国13亿人民共同的偶像,意气风发,从不曾体验过众口铄金、英雄气短的滋味。
 当年轻狂任性,孩子的力量无力摇摆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只能苦苦纠结挣扎,刚烈决绝。
 当年我以为小说只是小说,电视只是电视,从没想到有一天它们都可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
 当年恩师小严会在我的每篇随笔后写很长的评论,带给我满心的欢喜。我以为上了大学以及工作后,还会常回到附中,穿过弥漫着她最爱的咖啡香味的走廊,吃着巧克力闲话家常,却不知世上最远的距离正是生与死的距离。
 当年当然也不可能想象今天的我坐在这里,险滩波澜意难平已退尽,心里会是完全的平静与感激,如同福至心灵。
 所以6年后的今天若写影评,会与这篇旧作全然不同。只是当年的震撼与感动依稀记到今。
 2012.8.9凌晨
————————————————————————————————
 心中有桃源
  搭上“80后”末班车的孩子大都仍是在电视中度过了童年。90年代距今不过10年光景,普遍思维却有世纪之隔。属于那个时代的电视剧总是负载着太多教育责任,剧中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循规蹈矩,代表着纯正的善恶是非。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很多古装剧的固定模式:完美无瑕的少年主人公千磨万难、出生入死,终于练成盖世神功,寻十恶不赦的魔头决战,身负重伤,最终在天下苍生信念的支持下,打败了魔头,天下第一,退隐江湖。后期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剧中缠杂了几代人的恩怨纠葛,增强了观赏性。然而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始终是主线,打败枭雄、一匡天下始终是目标。记得当时问母亲:“他受了这么重的伤,会不会死啊?”母亲简单地答:“不会!”结果当然对了,于是我疑惑:“为什么?”“因为他是主角。”“主角是不会死的”,这是幼小的我对连续剧得出的第一个结论。从此为主人公在生死攸关时的担忧消失了。直到大魔头伏诛,我跟着他同时呼出一口气,终于修成正果了!至于“主人公也并非不会死,只不过不会在达到目标前突然夭折罢了”这个认识,就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八九年前首次接触香港现代剧,无所不能的主角不知何处,千刀万剐的魔头也销声匿迹。我仿佛错进了一个混乱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性不再纯得像梁羽生的小说,而是如金庸小说中一般复杂,甚至如古龙小说中一般扭曲。主人公在孤独中徘徊,在徘徊中挣扎,在巨浪中苦苦寻找着浮木,希冀着港湾,徒剩沧桑嘶哑的呐喊,却失去了直挂云帆的力量。我无法理解那深深的无奈来自何处,只有将愤怒发泄在剧中的恶人身上。日夜祈祷那些坏蛋早日无疾而终,将快乐还给可爱可怜的主角。
  八年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观念也随之不断更新。孩提时“名门中都是好人,黑道上全是恶棍”的认识早已被“正派中的伪善,邪派中的义气”的事实颠覆。“黑道比白道更正直率真”这个感悟曾一度统治我的思想。进入初中后,我开始涉猎古今中外的名著。读到白居易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情,也读到鲁迅对麻木国民的痛恨抨击。狄更斯笔下有纯朴的平民小甫,也有仁和的贵族代尔纳。当我再回过头来面对电视,发觉自己在不知不觉间豁然开朗:无论是正派还是邪道、贵族还是平民,都存在着良莠不齐。正邪之分,不在身份,而即使是个人也没有绝对的善恶界限。人心的复杂注定每个人都有善恶两面。人性是道义与利益的平衡,道义不能脱离利益单独存在,否则社会就不会发展,利益也不能摆脱道义的控制,否则人类将很快灭亡。人心的多样导致世事的纷繁,悲剧不会因为一个恶人的死亡而避免。
  第一次看“第三类法庭”时的我又如何能深味其中内涵?我甚至自始至终都没能弄清片名的含义,但它留在我心目中的印象相当深刻。有些画面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韦海怡杀湛有容之前绝望无助而又决不甘心的眼神,如同一头随时会跃起反噬的猛兽,令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韦海怡在母亲面前将成叠钞票全部撒向空中,纸币随风散落的凄凉令幼稚如我亦感到心碎的神伤;婚礼上一颗小小的子弹送了无所不能的乔大羽的性命,使我慨叹生命的脆弱与造化的无常,眼睁睁看着他竭力为海怡戴上戒指,而手终于无力地滑落,目瞪口呆的我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人生可以残酷如斯!
  再度重看时,我已非复吴下阿蒙。虽然全剧基调是如此苍凉,但我的心中一片平静,仿佛回到了儿时的纯真时代,守着电视机,看的只是精彩,获得的只有满足,没有世俗的烦恼。憨厚的马中宝、单纯的周予诺、被划花脸蛋形状凄惨的韦金铃、名副其实的笼屋、以至于编辑部的构造触动了似乎久已遗忘的记忆深处,仿佛和八年前一样的新,却又突然觉得恍如隔世。
  八年前我唯一确定的是,韦海怡一开始的出场就是个错误。杀人的人是坏人,这是一条不用证明的公理。几分钟的谋杀抹杀了她过去的本分和未来的追求。逃过法律的制裁逃不过舆论的抨击,弃舆论于不理不能置良心于不顾。永不懂得尊重宽容的舆论和自以为“良”而实被人性阴暗面操纵的良心早早地将她判了死刑。她内心的波澜,虽咎繇难判,非任何人能加以一字之评。理想与现实、阴暗与光明的矛盾冲突本是世人永远解决不了的。对于韦海怡,则是难以避免的悲剧,因为她是一团的矛盾与复杂。温柔而狂野,冷静而偏激,渴望平静又不甘平庸,进取不懈却看不到希望,爱憎分明但对母亲爱不得恨不能,仅剩的自尊自重一夜间化为灰烬。她是一个凶手,囹圄本该是她的结局,但是阴差阳错,她仍然得以呼吸自由的空气。虽然命运将它的儿女抛到了铁锁横江的境地,世俗又将她踏入垢恶的深渊,但是她始终顽固地坚持着自我。她不知道这样的坚持是为了什么,但她无悔亦拒绝认命。于是她办《青天》宣示向流俗挑战的决心,她对母亲不卑不亢,她残忍地亲自答应了与乔大羽的交易。她不是没有选择过逃避。她与马中宝隐居,学马中宝忘记物我,接受乔大羽求婚。但最终她都失败了,而且是惨败,因为逃避不是她这类人的归宿,何况她决不会因为逃避或者投降就被轻易放过。韦海怡确实犯了难以弥补的大错,但是她的挣扎又多么令人扼腕叹息!失去了丈夫,与财产无缘,反而她的母亲得到了不该得的。莫梓欣死了,李英杰却逍遥自在。同马中宝渐行渐远的海怡真的一无所有了。她越来越怀疑女神手中的天平和素所信仰的青天。她开始不论对象、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疯狂地报复。不是死亡,就是爆发。以她的个性和处境,除了报复,还能如何呢?李英杰被她踩下了楼,母亲被她诬陷入狱而死,她得到了所有财产,她成功了!可是为了这一天,她付出了多少代价?马中宝视她如毒蝎,周予诺愤怒而凄绝,她有钱并不能买走人心,所得到的只有新的痛苦与癫狂,她失败了!
  最近重读名著《简·爱》,发觉简爱与海伦彭斯在洛伍德学校对待相同遭遇采取的不同态度很大程度上暗合了韦海怡和马中宝。但后者作为恋人,个性的分歧更容易造成消极的后果。韦海怡的人生,和马中宝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人的邂逅是彼此最大的幸,也是最大的不幸。她的性命是马中宝所救,何尝不是马中宝一手葬送?其实海怡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爱上马中宝,是因为她坚信:他是那只将她带到桃源的青蛙。但是他们的根本不同在于:她不能做到他的忘记尘俗。于是她发现,他的理论就像画饼充饥,纯粹是自欺欺人。他也发现,她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公主。到头来,爱得越深,伤得越深;伤得再深,爱仍最深。他们的纠葛永远理不清。所以只有马中宝还会为了她不顾性命,她也只会为马中宝忏悔过去。但是我始终并不认为救她的人是马中宝。这个世界上,本没有谁是谁的救世主。海怡在无人依靠时,学会了自救,在忏悔中完成了自赎。这是人性中善良一面的复苏,她的良知只是被仇恨所覆盖,其实从未泯灭。她爱马中宝,是因为他的无邪印证了她心中的乐土,真正解救她的是她心中的桃源!
  马中宝和周予诺都是桃源中的人物。他们仁慈宽容、自清自廉,决不同流合污、以暴易暴。这样的人,在任何社会都是极品,也都是梦。因为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摆脱不了欲望,没有人能超然物外。就像世界上不存在“永动机”一样,谁能够“不劳永逸”、无为而治?这种近乎老庄之道的“纯”看来是那么深奥,其实是一纸空言;那么令人神往,终究只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罢了。人心若如此简单,要政治、法律何用?这样的人根本不存在,即使存在,也不能澄清浊世。同样是避世,先秦隐士比他们愤世嫉俗;同样是反对暴力,甘地比他们积极进取;同样是纯洁无瑕,香香公主比他们勇于反抗。愤世嫉俗、进取与反抗并不等于复仇,复仇只是一种极端的方式罢了。近来翻鲁迅先生的《呐喊》,看到评论家如是谈《鸭的喜剧》:“人间不可能无所不爱,唯有反对强暴,才能保护弱者。”事实上,即使善良如中宝,也在痴呆后本能地回答海怡:青蛙不会背蝎子过河。无私如阿诺,也在马中宝要求看《青蛙与蝎子》时断然拒绝,甚至将书撕毁,只为了不让他回忆起海怡。人性中毕竟不会没有自私的成分,要知道人性中的至善是在后天的教育中强化。人出生时不会劳动,只会向外界索取食物。中宝和阿诺的形象因为这些细节显得比较可信。
  李英杰与韦金铃是剧中极反面的人物,其行为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韦金铃生活糜烂,言语无状,为了三千万出庭指证女儿,又要女儿引诱马中宝为自己脱罪,简直侮辱了“母亲”一词。年轻有为的律师李英杰的形象源于生活而又加以夸张。钻法律的空子显其卑鄙,害死乔大羽、逼死莫梓欣显其无耻,不惜与韦金铃成婚以求功名财产显其下流。这两人已濒临罪大恶极的底线,令人欲生啖其肉,以至于一刹那的良心发现都显得突兀。人沦为欲望的奴隶,为之抛弃一切,最终有万贯身外之物而众叛亲离,正如片头曲中所唱的“判我得到了什么?”仔细想想,实在可怜可笑,当然也可恨。没有他们,韦海怡未必会改变命运,但是有了他们,她的命运更可叹。
  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我倒觉得:乔大羽是整部戏中最真实的人物。韦海怡的独特个性在典型环境下独一无二。其他的人太纯,不是纯善,便是纯恶。乔大羽的性格反映着芸芸众生。相比“纯”,这种性格的存在有着充分的合理性,只不过普通人受修养的局限,很难达到他这种人格魅力罢了。他是全剧中相当出色的人物,尽管不是全剧的核心,但是从他身上学到的实际知识比从马中宝身上学到的更多。乔大羽有不堪回首的过去,但他坚定地甩开了枷锁,在混沌的商海中,他不仅做到了从容进退,而且坚持着自我,甚至能够不让自己的情绪受到他人的影响。为了赢利,他什么手段都试过,但并非不择手段。当日商对莫梓欣不怀好意时,他断然拒绝了继续生意合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明知古惠娟的存在对他非常不利,却不曾耍过阴招,反而为了莫梓欣的前程,斥责了她指使别人作假口供。他对韦海怡的爱毋庸置疑,他的“办公室政治”更成了乔迷们的经典名言。但他绝非完美得近乎平庸的圣贤,他有缺点而且并不少,因此在全剧中,他更像一个活生生真实的人,因为这些缺点而显得更有魅力,让人可以漫加爱憎之情。
  蓦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间介入了马派和乔派之争。一直觉得明教光明左使杨逍的话有理:事物一旦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世人批判夏洛蒂·勃朗特反教会,她在《简·爱》的序中予以反驳:“习俗不等于道德,伪善不等于宗教。抨击前者不等于谴责后者。揭去法利赛人脸上的假面具,不等于向荆冠举起不敬的手。”同样的,人性的复杂不等于混浊,处事的成熟不等于沉沦,乔大羽不等于马中宝的反义词,马中宝不可能存在于世上不等于否定纯真的存在,更不等于鼓励非纯真。“第三”的人物很少,却代表了各个类型。我们的身上融合着这些个性,俱不可分开而论,因为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只有正名优点,曝光缺点,才能客观真实地获得教益。
  这部现实主义电视剧中洋溢着太多浪漫主义色彩。明知道纸青蛙没有生命,却还愿意执著地相信。沈从文想以质朴自然的风格去治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故写下《边城》。陶渊明的桃源理想只属于原始社会,但支持着他恬淡洒脱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心本不会无私,人在江湖,也常常会身不由己,这其中始终不渝维护正义的正是一片桃源。桃源是梦耶?非梦耶?“我思故我在”是一种唯心主义,但换个角度,它又何尝不是一种信念?因此它往往是心灵的皈依。有人常常在问:桃源在哪里?他们忘了,桃源就在我们的心里。
 2006.7.10

猜你喜欢

  • 已完结 共20集

    迷离档案

  • 全20集

    爱上两个我

  • 已完结 共5集

    星期五俱乐部系..

  • 家变粤语

  • 杨家将刘德华版..

  • 已完结 共40集

    聊斋第二季

  • 全25集

    机场特警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