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剧情片 《水晶的结构》

水晶的结构

类型:剧情片其它1969

主演:芭芭拉·弗热辛斯卡,安杰伊·扎尔内茨基,JanMyslowicz

导演:克日什托夫·扎努西

安琪云2

安琪云1

剧情介绍

华沙大学助理教授马雷克不远万里拜访了离开五年的好朋友兼大学同学杨某,以邀请杨某重返大学工作。 37 岁的杨放弃了他的大学教席,在一个偏远的气象站工作,和他的妻子、小学教师安娜和他的祖父住在一个偏远的农村小屋里,甚至没有电视。当地人也没有文化生活,与杨格格格格不入。马利克是一位有前途的物理学家,专门研究人造晶体,他曾在哈佛大学和莫斯科留学两年半。马立克已经离婚,因为对现实的不满,他对工作和爱情采取了不认真、不认真的态度。他相信自己付出的一定有回报,他不明白杨开为什么能在这片荒地里满足自己。马利克向安娜描述了其他地方的风景,并用幻灯片证明了美国的美好生活和苏联共产主义的弊端,这引起了安娜在偏远农村长大的向往。两人甚至差点坠入爱河,但她最终还是把他送走了。影片用马利克和杨对生活、爱情和科学的不同态度来探讨知识分子应该如何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并提出深刻的哲学问题。是我们遗弃了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遗弃了我们,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为何要在一片寂静的荒凉之中埋葬自己的青春,你风尘仆仆而来却满带怨念而归......命运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们拷问,而这种拷问却不一定能够得到答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在《水晶的结构》这部电影中我们看见完全是两种价值观的对立,一种是玩世不恭的潇洒,另一种是无欲无求的安逸。马立克代表了资产阶级,而他的老友杨和妻子代表了无产阶级。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在扎努西的镜头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不仅代表了一种价值观,也代表了当时波兰社会的现状。六十年代的波兰没有自己的信仰,拥有的是一种被称为波兰人民共和国的政体,社会的动荡,失业率的提高,经济的衰退,民不聊生的绝望。电影中关于很多工业社会的片段,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大炼钢铁的时代。或许社会主义国家都有一样的弊病,那就是对共产主义的深信不疑。马立克是一位物理学家,他拥有光明的前途和未来,但是,他对本来应该和自己拥有一样人生的好友杨,却无法理解。他用大都市的繁华桥段来讲述纸醉金迷的美国生活,用死板呆滞的词汇来形容当下的波兰。杨的老婆或许对马立克,或许对那份繁华动了心,然而仅仅是动心罢了,最终还是送走了马立克。扎努西的电影总是带着浓厚的人文关怀,他关注的不是这个社会而是这个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他们的价值以及他们的未来应该如何来界定。两种人,两种生活,两种爱情,两种态度,两种价值,就像处在二月和三月之间一样,你无法定性到底是二月好还是三月好。在这部电影中,可以看见属于扎努西自己的诗意元素,皑皑白雪,马群,粗糙的山棱,隐约中能够感觉出塔可夫斯基的影子。在祖拉斯基的电影《银色星球》中可以看见伯格曼的死亡哲学,而在扎努西的《水晶的结构 》中却又可以看见伯格曼的生存哲学。除此之外,扎努西在自己的电影中夹杂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他的电影中传达出来的焦虑更有张力。我一直觉得电影是一种具有预言性质的艺术,影片中的马立克代表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选择,而杨代表的是另一部分知识分子的选择。我们不能用常规的批判性眼光去看待两种不同的选择,每个人在作出决定的时候都会按照利己性的原则。扎努西的电影给人的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纯粹,纯粹的理性批判,没有给角色带上道德的枷锁,所以不需要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只需要看镜头中的人是如何来演绎自己的生活。一部好的电影不需要花哨的剪辑,也不需要精致的画面,更不需要繁杂多变的结构,只需要用心来讲述一个好的故事。同样的一个故事,或许是聒噪,或许是忧桑,然而在扎努西的镜头中,故事仅仅是故事,至于故事之外的故事全部留给了观众。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