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纪录片 《德拉姆》

德拉姆

类型:纪录片大陆2005

主演:内详

导演:田壮壮

安琪云1

安琪云2

剧情介绍

--> 剧情介绍:影片以崎岖险峻的“茶马古道”为线索,讲述沿途居民的生活(重点拍摄云南、四川、西藏的横断山脉)。原住民以人为本,不卑不亢,为观众讲述发生在这片辽阔崇高的自然大地上的故事。没有旁白解释,也没有夸张的耸人听闻。一切都在固定摄像机的简单记录下悄无声息地发生,自然而然地结束。正如导演对影片所解释的那样:“住在这里的人,就像高原的群山一样,有尺度的人,不低调也不傲慢,充满传奇色彩,与自然和谐共存——我们这些来在外面,只能仰望他们,钦佩他们,赞美他们——这里能给你一种力量,一种发自内心的平静和喜悦,他们不会因为你的赞美而改变自己。”导演田壮壮获得2004年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数字电影奖。   看了此片后没有给我很大的感觉,全剧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可以说是跳跃式的,似乎导演遇到什么人,就开始拍什么人,完全的原生态。全部是由人的口述,和所有的记录片一样,拍摄对像已经完全忽视了摄像机的存在,用他们的语言向拍摄者述说自己的经历,很少悲伤,但是苍凉。
  
  可能作者并不是要讲什么故事,只是想像教课书那样记录一些什么,想抓住一些最后的故事,因为这些人,事,景,情,思,都会随着公路听通车而远去,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所以作者仅仅是记下来,而不是加以整理,不可避免有一点杂乱无章之感。
  
  
  
  
  平安仙女《德拉姆》
   2005-10-06 12:51:42   来自: 老白干儿 (北京)
  
  茶马古道-德拉姆的评论
  
    一直管壮壮叫领导,这些年,领导就象是被牵了魂魄一样,一年里总要往云南跑个N趟。
    领导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大力鼓动相熟的朋友们一定要到云南去,说那里有无尽的宝藏和营养。
    我心向往之,却始终怯于拿出实际行动来,整日习惯性地把自己窝在京城惶惶做繁忙不堪状,然后满怀艳羡地眼巴巴看着领导领了一群武装到牙齿的小朋友结伴而行忽来忽往。碰上他老人家在京时分,便偶尔到领导的工作室小坐,酌着领导采自远方一棵茶树的新绿,看领导手机里尚未来得及删除的来自古道险途的数码照片,听领导一一细述当时当景,有如吸氧。
    
    而后,就看到印制精美的《茶马古道》中英文对照宣传册,碰到领导在北影的剪辑车间里剪拍自茶马古道的电视片。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见领导又去拍《小城之春》了,同时,还忙起其它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想着领导某次曾说起茶马古道沿线条件实在是太过艰苦、摄制组连生活都很困难、更不敢设想要长期跟踪拍摄了,不由在心里猜测,《茶马古道》或许已经成为他选择放弃的一个美丽的梦了吧?因此,再见领导的时候,便不敢再提茶马古道。
  
  
  
    
    很久没有联系了。
    一个冬日,踏着细雪,被朋友领去看领导的新片。新片名曰《德拉姆》,竟是部和茶马古道有关的纪录长片,已经看过一遍片子的朋友对它盛赞不已。
    
    “德拉姆”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平安仙女”。
    
    2003年5月,非典闹得正凶的时候,领导骑一匹名叫“德拉姆”的马,率领由21人组成的摄制组,绕过“非典”的重重阻隔,去到云南西部高黎贡山脚下的丙中洛乡,而后,跟随70匹马的马帮,20多个包括藏族、傈僳族、怒族的赶马人,从这里沿怒江而上,穿越高山、密林、荒原、谷地,绵延九十余公里,一路风餐露宿,徒步行进,饮江水,沐天浴,屡历惊险,历时32天,到达西藏南部边界小镇察瓦龙。
    《德拉姆》就是领导此行拍下的《茶马古道》系列纪录片的第一部。
    
    在网上搜索,有评论称领导这部尚未公映的纪录长片“如实地记录下茶马古道怒江流域段马帮及在此区域内原住民之生活,其壮观和绮丽的风光只有看过该片的观众才能真正体会到。”
    “影片拍得很美,镜头的视觉感很强,角度比较独特,整个影片沉稳舒缓,但又优美而壮丽,较好地呈现出那片神奇土地上原住人民的生活质感。”
    片长110分钟,高清拍摄,同期录音,只有少量的音乐、说明性字幕,没有任何解说性旁白。
    
    影片一开场,我原本荒凉沉郁的心情便为之一醒,随着舒缓有至的节奏,心绪慢慢变得晴朗如洗。
  
  
  
    
    记者笔下的领导说了如下这段话:“每天都在危险中度过,山上有滚石,走的路都是沿江的山崖上,距离地面50公尺到300公尺,每天都这么走。最危险的是回来那天,一天的雨,山中最忌讳雨中行路,但因为有人受伤了,必须赶回去。那天返程基本上冻僵了,我那匹马趴得起不了。可能这一趟危险不是难忘的,收获才是更难忘的。”
    
    能够感觉到,领导是满怀敬畏之心来拍这部电影的。他虔诚地伏下身来,倾听着大地的呼吸,浑然忘我、雕琢尽去,传达给观者的自然是一份久违了的感动,令我联想起那部饱含悲悯的意大利电影《木鞋树》,心中油然而升欢喜。
    
    约略记下《德拉姆》中的点点滴滴。
    
    一位50岁左右的妇人,主持着有15个家庭成员、说着6种民族语言的大家族,前些年,偶然碰上三两个从山外面来玩儿的客人,很自然地请客人来家里喝水留下来款待,只为只能请客人们睡草垛过夜而十分地过意不去,所以就和家人商量着特意盖起一间大房子给后来的客人们住,由此开始做起旅游生意;
    
    一位84岁的天主教牧师,因为信仰坐牢15年,其间他一年只能给妻子写两三次信,他坚持用这仅有的机会告诉妻子自己还活着,并始终坚信,只要他还活着,妻子就绝不会离去,说到他的妻子过世不久,老人长时间地沉默,平静而悲伤;
    
    一个19岁的赶马人,在烛光下很自然地细说自己与哥哥共妻、将嫂子唤作姐姐的动人过程:每次出行前,姐姐会给他织件新毛衣,每到一个城镇,他会给姐姐买些头饰发卡,每次回到家,哥哥会自动将姐姐让给他,并叮嘱他,等自己老了,就要由他照顾好姐姐;
    
    一位双目失明的104岁的老妈妈,讲述着自己年轻时拒绝几个国民党军官的追求,先后为自己选了两个当地男人,第一个因为懒惰被她赶出家门,自从第二个进了门后,家里再也没有缺过盐,可是后来,丈夫一次出门后再也没有回来,她日夜流泪,跳河寻死,直到今天,想起他,仍然心痛得止不住地流泪;
    
    一个30岁出头的村长,妻子带着小儿子跑到山东去了,留下9岁的儿子与他相依为命,那9岁的小男孩结结巴巴地讲述着痛苦的父亲醉酒后对自己的责打、醒酒后的悔悟,而后告诉大家他爱他的爸爸;
    
    一位赶马人的骡子在路上被山石砸死了,赶马人难过地说:出门的时候还是4个,可是回去却变成了3个,作为男人再难过也不能流泪,但回到家要是被女人和孩子看到,他们一定会哭,所以,他一定要买到一头和死去的那匹一模一样的带回家去;
    
    一位82岁的的老马帮,回忆着金珠玛米入藏时他亲历的种种惊险,徐徐道来有如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一个19岁的年轻喇嘛,讲起带给他甜蜜与痛苦的恋情,以及他如何走进寺院做了喇嘛,他喜欢上一个来烧香的姑娘,却让自己从心里切断欲念,神情从羞怯、犹疑直至决绝;
    
    迷人的雪山脚下,一个年方19、美到眩目的藏族乡村女教师,说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她最爱看黑帮片,迷恋片子里那些黑老大,闪烁迷离的眼神惹人怜惜。
    
    三五成群的牲畜,安然闲适地在乡镇街道中央散步;
    孩子们打着篮球,简陋的栏板、破旧的篮球,碎石土地,热火朝天的争抢;
    崇山峻岭之间,赶马人卸下骡子身上的重物,将它们一一送过江上索道;
    面对死去的骡子,赶马人象送老朋友一样为它送行;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着,女主人念叨着政府那修厕所的30来万不如拿来修公路;
    赶马人把沾满风尘的货口袋送到藏民家,拉着家常、打桶酥油茶;
    儿孙给百岁老妈妈送饭,老妈妈吃过、睡下,儿孙守在她的身旁;
    老老少少团团围坐在火塘边,在牧师的指挥下,齐唱圣歌,歌声在夜空中回荡;
    ……
    那些慢条斯理行走在雪山脚下的人,离天神是如此之近,身边却不时有尘土飞扬,令我对“尘世”一词有了更为形象化的理解。
    那片土地孕育出的人们,就这样生生不息地薪火相传着,平平淡淡、仪表堂堂、从容朴素、不卑不亢……
    
    自古以来,中国沟通域外有两条陆路干道:北界丝绸之路,南境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即中国的云南省以马帮运输茶、盐、粮食的古道,它穿越横断山脉,沿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而上到达西藏、尼泊尔、不丹、印度及西亚,联接欧洲;顺三江而下到达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地势高峻路途艰险为举世之最。
    古道两千余年前初成形,终年行走运输马队,至今仍显现鲜活之生命迹象。
    
    不由暗忖,如果没有领导的《德拉姆》,我恐怕一辈子都很难这样直观地领略到茶马古道这份摄人魂魄的雍容,由此推想,定有不少好动的FANS观后会迫不及待地背起行囊,循着领导的足迹,杀向那里……却不知这对那方水土来说,是祸是福?
    唯愿有平安仙女德拉姆的庇佑,文明不会将这悠长古道的高贵天成彻底吞没。(03年11月)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