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片 《钢琴课》

钢琴课

类型:爱情片法国1993

主演:霍利·亨特,哈威·凯特尔,山姆·尼尔,安娜·帕奎因,克利夫·柯蒂斯,克里·沃克..

导演:简·坎皮恩

安琪云2

安琪云1

剧情介绍

爱达(霍利·亨特HollyHunter饰)是语言表达上有障碍的女人,她所有的心思情绪全都凭着那美妙的钢琴乐曲飘然而出。丈夫早逝,她只好带着女儿一起远赴新西兰改嫁给当地的殖民者斯图尔特。当他们到达新西兰的海滩时,丈夫嫌搬运钢琴麻烦,想把它扔在海滩。爱达在海滩边疯狂地弹奏着钢琴,宣泄着内心的不满与苦闷。邻居贝因(哈威·凯特尔HarveyKeitel饰)听出了爱达内心的苦闷,于是用八十亩土地和斯图尔特交换了钢琴,并请爱达天天到他家来教他弹钢琴,承诺一堂课可以换回一个琴键。爱达欣然同意了。贝因深爱着爱达,通过一节节钢琴课,两人的情感渐渐滋长。
我常常沉默着,即便内心悲喜轰鸣,也只是习惯安静的微笑。说话是思想和心绪交流的出口,可我时常困惑于语言的虚假与苍白。我不相信内心某一瞬间生动鲜活的喜悦,或者轻轻流淌的忧伤可以仅仅通过语言完全倾诉于你。过分的夸张和粉饰让我觉得恐惧,因为它映射出的已经不是真正的内心。而轻描淡写的触及却常常令人疑虑,你是真的懂我吗?所以,我常常忽视语言的表现,而宁愿选择用气氛和感觉彼此交换内心。无边无际的心绪蔓延开来,你的眉间浅笑、轻轻的叹息、闪亮的双眸……一丝一缕都透露着内心极欲坦言的密语。很显然,The Piano是我喜爱的电影类型。压抑甚至偏执的内心挣扎,欲望与意志的疯狂对抗只能通过女主角清冷的目光来展现。我试图紧紧追随她的感觉和思绪,想感受她封闭的内心、她一发不可抑制的欲望、她的爱与不爱、她极近死亡却在瞬间苏醒的意志。
从六岁开始就不再开口说话的Ada用冰冷坚硬的外壳将自己与世界重重隔离,而将内心所有的情感完全倾注于钢琴。从旁人看来她的举止无比冷漠怪异,她的思想是死亡的,目光带着尖锐的利刺,对抗一切不属于内心世界的东西。而只有弹钢琴时,那些时而温柔,时而愤怒,时而疯狂震撼的音乐分明张显着激荡的情绪和感觉。她温柔地抚摩一个个琴键,那是她的生命、灵魂、她存活着的力量。在遥远空旷的新西兰海岸,身为少妇的Ada带着九岁的女儿等待从未谋面的丈夫。她的面容苍白冷俊,不着任何惊艳之美,却隐透着无形的威慑,有如来自冰冷地狱的天使,用冷冷的目光透视众人的灵魂。
钢琴的第一次出现却是以棺材的意象为Ada的生命留下映射。拘谨务实的丈夫决定将Ada漂洋过海随身携带的钢琴丢弃在海岸上,她顿时变得愤怒而恐慌。她望向海滩上独自搁浅的钢琴,显得那样悲伤无助。没有了灵魂之源,她的心便成了风中飘散的烟尘,无形无聚,没有生命的灵性。婚礼、新家、众人惊叹的白色纱裙在她眼中形同虚设。她匆匆奔向Baines,求他带她去海滩看望她的钢琴。于是,有了那样萦绕我心的美丽场景。无边的海滩上,她温柔优雅的双手抚摸着心爱的琴键,欢快温暖的音乐从指尖飘然飞出,伴随着轻轻的海浪在天空里回荡。她的笑靥如花绽放,冰冷的双眸第一次闪烁着天使般灵动的光彩。女儿Flora一身白裙在风中欢舞,她们的笑驱散了长期的动荡和闭塞。在所有的电影中,我一直痴爱海边的场景,也常幻想与所爱的人一起依偎海边。在汹涌波涛的陪衬之下,内心的快乐喜悦会趋于平和长久。Baines静静看着她的背影,惊诧于她在瞬间闪现的鲜活和美丽。这样一个长居殖民地,目不识丁的粗人被眼前的美好深深震撼。在海滩上,他紧跟母女长长的脚印一路前行。他的心中已生渴望。
Baines用土地向Ada的丈夫换取了钢琴,从此,他可以名正言顺请Ada去他的小屋。人是欲望的俘虏,他渴望她的背影、她的肌肤、她的气味,他一步一步被欲望驱使。而Ada, 此刻的心中只有钢琴,她是如此偏执的人,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她宁愿为这花这沙这钢琴放弃真实世界的一切。于是,她同意了与Baines的交易,这一步如一道寒光照亮了她深陷黑暗的灵魂。爱与性的和谐与背叛常常令人费解。何为因何为果,何为主何为次,痴男怨女,情债纠缠,不得定断。Ada在诱惑之下性的欲望瞬间觉醒,她如此偏执地相信着感觉,最初钢琴所能给她的情感宣泄与安慰在燃燃欲望冲击之下顿显苍白无力,她所有的敏感触觉和思绪开始疯狂倾向Baines.仔细想来他们之间的情感类似于D.H Laurence作品中男女之爱的理解。The Piano带着女权主义的思想勇敢呼喊女性的欲望,而Laurence的作品则痛斥工业机器对人性以及真实欲望的抑制扭曲。最原始的欲望使人脱离任何政治文化经济背景所赋予的虚假外壳。在荒凉的殖民地岛屿上,Ada和Baines的身份、教养、甚至民族、思想完全可以淡化不记,他们的欲望在最纯粹最原始的人性之下自然释放。灵与肉的和谐一致是真实之爱最完美的归宿。
Ada逐渐陷入情欲的深渊,她的身体,她的爱,她的世界只向Baines开放。于是,她本能地排斥丈夫的任何亲近。我一直觉得这个女人的爱与不爱是极其可怕的,它太绝对,太纯粹,太狂烈,太具有排斥性。她所有的情绪思想只能从一个出口倾泻而出,第一次是钢琴,第二次便是Baines。丈夫终于发现了他们的隐情,他的羞愧与痛恨不言而喻,愤怒之下砍断了Ada的手指。这一场景拍得极为精彩,一切背景变得虚化模糊,惟有三个人痛苦、疯狂、扭曲的表情令人顿生撕心裂肺之感。Ada捂着鲜血不断的手指,她的表情变得木然、冷酷,却不透漏丝毫的痛苦悲伤,似乎在瞬间她觉得眼前的一切变得陌生遥远。我并没有觉得这个丈夫专制或者懦弱,他只是试图用自己的方式爱Ada,而这种方式完全不适合她罢了。Ada的情感冷如千年冰冻,热如烈火焚心,只有Baines这样最原始、强烈的冲击才能给她震撼,将她对自我的禁锢完全融化。Baines懂得她所需要的东西,包括钢琴,包括爱欲,包括她封闭在黑暗中的灵魂。而丈夫,对她由爱生畏,只是远远呵护,对她的所需所求却一无所知。他第一次在海岸边选择丢弃钢琴时,其实已经失去了Ada。他砍Ada的手指,是想截掉她的翅膀,想完全拥有她,想按照他所期待的方式快快乐乐生活。可是,他控制不了Ada疯狂而偏执的意志。真正的爱需要对手过招,心智与感觉匹配的对手才有力量彼此炼爱。所幸,他是爱Ada的,他用自己的方式感受他的妻子,“I have to go, let me go. Let Baines take me away.” 他知道自己再也控制不了这个断翼的天使,于是,他放了她。
Ada终于可以和Baines远走高飞,他坚持为她带着钢琴。她该是快乐的,该感激这个懂她的男子,可是她的表情依然是凝重。她又看到来时的海浪,看到她的钢琴又一次被放进棺材一般的木箱里。这样来去之间她失去了一根手指,失去了在她的世界里飞翔的翅膀。她的思想精神的空间被Baines占据,她恐慌了,疑虑了。她本来是跟钢琴同生同死的,它是她生命的一切,是她的冰冷外壳,闭塞而疯狂的情感宣泄,无法摆脱的黑暗之门。Ada轻抚水面,突然坚持要把钢琴抛入大海。她一贯的偏执与狂烈没有任何人可以抵抗。在钢琴抛向大海的瞬间,她的脚如梦游一般踩入系着钢琴的绳索。于是,她同钢琴一起坠入海底,他们急速下坠,向大海的深处,那个沉寂、黑暗的世界奔去。如果一切在这里停止,千年之后,万年之后,她的灵魂依然与钢琴紧紧相连,在它们黑暗的世界里守望永恒,她的裙裾在沉寂的深渊里飘散成浓郁怒放的死亡之花,散射出强烈的灾难之美。
死亡是生命的开始还是结束?在无限接近死的时刻她的意识,她的思想究竟又偏向何方?“what a death, what a chance, what a surprise.” 在沉寂的海底,在情感和欲望之力再也无法封闭她的时候,在进入死亡之门的一瞬间,生的意识骤然复苏,她挣脱绳索,向生命的方向全力升腾。她将死亡的灵魂永远留在海底与钢琴为拌,而突出水面的将是一个走向光明,为爱而生的妇人。生命的顿悟在最强烈的冲击之下变得清晰而明亮。人很多时候是活在自己设定的信念或者情绪之中,抽身反观的法眼被种种诱惑所遮蔽。象James Joyce的Dubliners(《都柏林人》)里,形形色色的自我想象和自我欺骗,在现实一次次的创伤之后,在情绪、感觉和痛苦积聚到最强烈的时候,新我破茧而出,冲破所有的虚幻和封闭。生即死,死即生。这样的情节和故事每次读来都让人有生命震撼之感,仿佛生生世世已活百回,而每一次都要经历不同的炼狱方能看清生的真相。
电影最后的场景是我喜欢的唯美和淡然。Ada的脸上第二次露出天使般的微笑,他们的眼睛放射出温柔清澈的光芒。女儿Flora在身边欢舞,她的意象总让我想起希腊神话中的小爱神丘比特,那样甜美可人,偶尔也会善意地闯出祸来。Baines温柔地亲吻Ada,亲吻他新生的爱人,他从黑暗之中拯救回的天使。我爱这淡然的幸福,时间是这世上最大的赢家,所有狂烈的情感起伏最终都归于平静,在一日一日的相守之中用彼此的温暖照亮生活的阴霾。爱如溪流,生生息息,共赴生命的尽头。这,就是完美的结局了。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