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喜剧片 《女招待》

女招待

类型:喜剧片美国2007

主演:凯丽·拉塞尔,内森·菲利安,切瑞·海恩斯,杰瑞米·西斯托,安迪·格里菲斯

导演:安德林妮·夏莉

安琪云2

安琪云1

剧情介绍

吉娜(凯丽?拉塞尔饰)擅长制作各种美味非常的馅饼,她把每天在生活中的经历都化为做馅饼的灵感。但实际上她的生活并不快乐,她被一段名存实亡的婚姻困扰多年。  她一心想参加馅饼比赛,得到足够多的钱之后离开丈夫厄尔(杰瑞米?西斯托饰)现自己怀孕了,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自私的人,无法养育孩子。她十分迷茫之际,遇到了妇产科医生波马特(内森?菲利安饰)并且两人疯狂的恋上了,波马特也是个已婚之人。她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她还是不能控制的与波马特见面,受尽良心谴责的她从朋友身上得到了很多的启示。  就在女儿出生当天,她决意要与丈夫分开,也要好好处理与波马特的关系。
侍者·导演·凶手
——《女招待》Waitress
by 电子骑士
2007年以怀孕作为故事主线的电影似乎特别多,而且评价都不错:《好孕临门》、《四月三周两天》、《朱诺》、华语片《苹果》,还有这部《女招待》。
《女招待》与前几部电影完全不同,它也是喜剧,但不像《好孕临门》和《朱诺》那样轻松、夸张、搞笑;它也有很强的现实感,但不像《苹果》那样着重道德和行为评判。看《女招待》,你会无声地微笑,也会无声地叹息。一部竟然能把有趣和压抑揉合在一起,又能吸引你看下去的片子,是不是很特别?
这是一个美国小镇上一家小馅饼店里普通女招待Jenna的故事。她拥有的是最平凡的人生,以及平凡人生带来的平凡烦恼:丈夫控制着她的一切,不许她有私房钱,不许她接近别的男人,要求她完全地服从。这种“爱”让Jenna觉得自己的生活在慢慢缩水枯萎。她惟一能够得到自我满足的时候就是创造新的派:什么“我恨我的丈夫派”、“Jenna的特色草莓巧克力绿洲派”、“坠入爱河派”。她一直偷偷地存钱,想着有一天离开这里去参加馅饼大赛,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不幸的是,她意外地怀上了丈夫的孩子。跟一般即将作母亲的女人不同,她完全感不到对孩子的喜爱之情。在到医院就诊的过程中,怀孕的Jenna又和刚到小镇的博马特医生开始了一段出轨的恋情……
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看的小制作电影。影片的开始一段有些沉闷,但故事展开后,那种平缓、细腻、写实的风格就会吸引住你。影片拍得很小:故事局限在小镇里,外界只是一个影子般的存在。内容也狭小简单,没有种族问题、吸毒现象或者国际政治,不过是一个女人苦闷的婚姻和她对怀孕生子的恐惧。但这些小小的烦恼却一样能展现人的生存困境。影片也拍得很轻:画面轻盈优美,将做馅饼的过程变成了一种艺术式的展示;在黑巧克力般的苦涩中,影片还混合着轻巧的喜剧色彩。喜欢上Jenna的博马特医生说:“也许我们可以找个时间去喝个咖啡什么的。”Jenna回答:“我不能喝咖啡,你给我的不健康食物单子上写着呢。你是哪门子医生啊。”然后两人热烈地吻在了一起……影片还拍得很细:大概因为是女导演的缘故,这个开始很压抑的片子后面充满了越来越多的温婉情绪。整个故事里没有大凶大恶之人,即使Jenna的丈夫,也并非虐待妻子的完全坏蛋。他在发现了Jenna满屋子藏的钱时,竟然脆弱地抱着Jenna痛哭。你会看到这些都是细腻鲜活的“人物”,不是一个标签可以概括的“角色”。
这是一部女导演拍摄的电影,故事又是女性生育和婚姻问题的,那么它是一部女性电影么?我并不这么认为。我倒更愿意把它看作是描述个人成长、自我实现的作品。Jenna在电影中主要面临着三方面的关系:她与丈夫的关系表现着她“自我”的一面,她的丈夫可以看作是生活中负面问题的象征。在这种关系中,Jenna始终是顺从、请求、回避、梦想的一方。她与博马特医生的关系则是她“本我”一面的展现,虽然带有感情的投入,但与其说这是爱情,不如说是一种心灵寄托,一种对安慰、体贴、自由、尊重的渴望。当她看到医生与他妻子在一起时,她意识到自己追寻的不是对医生的爱,而是自己的自由。而带来她的变化的,正是最重要的第三种关系:Jenna和孩子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Jenna找到了自己的“超我”,找到了她的解脱之道。她最初不喜欢孩子,深层的恐惧是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把握。既然自己都没有找到根基,那么孩子又将置于何处呢?但当孩子降生之后,导演借助天生的母性为主人公作了最后的决断,Jenna从孩子身上获得了新生。她用孩子的名字给自己的馅饼店起名,正可以看成是主人公终于可以忠实于自我的标志。
影片很好的一个地方就是没有设定一个简单的矛盾,然后设法解决它——大部分影片都会这样去做:主人公要找到一笔钱,他做到了或者失败,游戏结束;某个人要抓住主人公,主人公最后躲开或者终于被抓到,游戏结束。《女招待》则没有借助任何奇迹或者转机,即使老人乔最后送给jenna的钱,也只是一种点化而已,所以你连支票的金额都看不到。不过,这个特点同时也就是影片的缺欠:过多的展示性让影片显得细碎和有些含糊,指向和意图被淹没在情节中。对比一下同样表现压抑心灵的《美国美人》,你会感觉到男性与女性导演确实有很大差异。
说到导演安德林妮•谢利,确实是个才女。演员出身的她在影片中身兼编、导、演三职,她演的那个戴眼镜的女招待相当出色。这部影片就是安德林妮根据自己的感受,在怀孕时创作的。看完影片,忽然才发现这位年仅40岁的女电影人已经于2006年11月,也就是电影上映前半年被杀害了——有时现实真的是比电影还要像电影。
谋杀了安德林妮•谢利的是个19岁的厄瓜多尔人,他是作建筑承包和养护的。当时,他正在负责公寓的修缮工作,但巨大在噪音让一直在家写剧本的安德林妮无法安心工作。于是她找到这个人,声称如果他再不停止就去找警察。恰恰这位拉丁人没有合法的美国居留权,而且他的工程截至日期将至。争吵中,他狠掐安德林妮的脖子,导致她晕了过去。这个拉丁人以为她已经死去,于是把她吊在了浴室的横杆上,伪装成自杀的样子。安德林妮就这样悲惨地结束了生命。据说,电视剧《法律与秩序》第17季15集的故事就是根据安德林妮•谢利的这段悲剧改编的。
除开人生无常,人生如戏的感慨,这位女导演的死还产生了很多其他话题:有人说,影片的票房成绩(200万的小制作获得了2000万的票房)和受影评人关注都是拜导演被谋杀所赐;有人说,这是布什外国移民政策的又一受害者;还有人说,是安德林妮把这人逼得太急了,对方才不得已动用暴力……大概因为涉及了敏感的移民和种族问题,DVD花絮中朋友们对安德林妮的纪念都语焉未详。除了《女招待》这最后一部作品,她还留下了一个四岁的女儿苏菲——影片结尾处凯莉•拉塞尔牵着的小姑娘就是。
不由想起冯至散文中的一首短诗:
一个过路人,不知为什么,
走到这里就死了。
一切过路人,从这里经过,
请给他做个祈祷。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