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纪录片 《行星旅行指南》

行星旅行指南

类型:纪录片澳大利亚2010

主演:Bray Poor

导演: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剧情介绍

六集纪录片,讲述了太阳系行星的故事,很科学,很启蒙,很带感。特别是某一集结尾,科学家们畅想自己如果是行星旅行者,会在哪一颗星星上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异,有说要欣赏行星环,因为那是最美的,也有说要在崔顿卫星上野餐以便于欣赏邻近的蓝色的海王星。这种脑洞大开的答案简直太带感了。

1977年发射的航海家一、二号太空船是首度造访外太阳系巨型气体行星的太空船,虽然摄影机已经断电,但仍在旅行,一号飞到地球距离太阳110倍远的地方,二号在地球距太阳90倍远的地方。2004年12月5日一号传回太阳风的声音,在距离太阳87亿里的地方。片子里传出的太阳风的声音乍一听近似于田间蛙鸣,那是来自遥远的外太阳系的声音,我回放了好几遍,莫名的感动。

1930年克莱得汤博发现冥王星,90年代末汤博去世,而现在,有一艘太空船带着他的一部分骨灰向冥王星驶去。要过很多很多年,他才会和这颗他所发现的行星擦肩而过,是的,并不是驻足,只是擦肩而过,但这真是独属于科学家的浪漫啊。

观影笔记如下,强推。如果你觉得生活琐碎到让你沮丧,抬头仰望星空吧,在浩瀚的无垠的星空下,人类自以为是的烦恼不值一提。

水星,太阳系内最小的行星,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自转很慢,一天相当于地球半年,但水星一年等于地球88天。水星是缩水行星,核心占质量60%,内部铁芯。水星是太阳系内第二个有磁场的行星。表面温度华氏840度到零下-275度。水星上有冰。

金星,太阳系中唯一逆向旋转的行星,大气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碳,云层主要成分是硫酸。一天相当于地球八个月,45亿年前,地球和金星是双胞胎,大小相似,距离近,早期互相交换物质。看不到蓝天,只能看到橘红色天空。曾有海洋,现在没有了。表面遍布火山,有1600多个巨大火山,缺水,约5-10亿年会有一次全球性爆炸。气压约比地球大90倍。

木星有62颗卫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可容纳1000个地球,但密度低,几乎都有氢和氦构成。自转最快,一天不到10小时。1610年由伽利略发现。没有地表。木星有磁力圈。1664年发现大红斑。有四颗大卫星,其中伊芳奥遍布火山,离木星最近,重力微弱,有硫化物大雪。木卫三是太阳系最大的卫星。

土星,有行星环,有磁力圈,有卫星。太阳系第二大行星,体积巨大,密度最小,气体巨星,无固体地表。土卫二的南极有间歇泉将水和冰泉喷向太空。土卫六是除地球和金星以外唯一拥有固体地面及厚大气层的外星世界。密度高,表面温度极低,表面为甲烷河。太阳系中除了地球,目前已知的只有土卫六地表有水,有巨大沙丘。

海王星与天王星:太阳系内最偏远的行星。

天王星:蓝绿色烟雾笼罩,冰冻外层,几乎完全由气体组成,氢、氦以及少量赋予行星色彩的甲烷。是体积第三大行星,有13个行星环,天王星最大的特色是斜向一边,太阳系唯一侧着自转的行星。1781年威廉.赫歇尔发现天王星。比地球大63倍,绕太阳一周要84年,与海王星一起被称为冰巨星。

海王星有蓝绿色大气,一天等同于地球16个小时,一年约有9万天,绕太阳公转一周要165个地球年,由氢、氦、甲烷构成,鲜艳的蓝色,太阳系最快风速,有大量的水,因为高温而非液态。有行星环。如果要去海王星这类外行星旅行,生命暂停大概是唯一实际的解决方案。崔顿卫星是海王星13颗已知卫星中最大的一颗,表面覆薄冰,部分表面有坑洞,极冠会喷出喷泉。

冥王星,近期被从行星之列开除。粉色星球,地表温度华氏零下390度,绕日轨道呈非常扁的椭圆形。冥王星上的一年相当于地球上的248年。已知三颗卫星中卡戎是最大一颗,与冥王星形成类似双行星系统。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传回冥王星图像资料。1930年克莱得汤博发现冥王星,成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上的冰有三种类型:大部分是氮,有一些一氧化碳和甲烷,除此之外还有黑色物质,猜测是碳合物,生命演化的前驱物。

冥王星以外有科伊芳伯带,由冰组成的小天体,有数百万个小天体,许多彗星来源于此。国际天文委员会把冥王星重新定义为矮行星。除冥王星、阅神星外,公定的矮行星还有5颗。

2006年对行星做了定义:大到必须足以变成圆的,让自己形成球体,必须有自己的绕日轨道,有足够的重力,能够喷吐或吸收周遭的碎屑。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